艺术设计学院深入践行雷锋精神,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党员教师通过“艺术大讲堂”和书法公教活动传递文化薪火,在讲台挥洒育人热忱;学生团队创新运用竹编技艺塑造雷锋形象,以指尖匠心诠释奉献真谛。师生联动用"艺术+志愿"绘就出动人的时代“锋”景,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讲红色电影,品光影艺术
艺术设计学院党委持续六年打造的“艺术大讲堂”志愿品牌,以艺术为纽带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彰显党员教师的奉献担当。教师党员刘钊在本期《兼收并蓄:红色电影的传承与重构》志愿讲座中,立足专业剖析红色电影叙事策略与视听语言,通过概念辨析、案例解读及传承路径探讨,展现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六年来,“艺术大讲堂”在校内外累计推出《从<蒙娜丽莎>看中西方审美差异》《中国古代画家的创作人生》等30余场特色讲座,党员教师义务投入超120课时,师生在思想碰撞中坚定文化自信,在志愿奉献中实现价值引领。

展书法风骨,扬传统文化
教师党员李梦媛立足专业所长,持续参与书法文化志愿推广。在苏州美术馆开展的公益教学中,她通过解析"兰亭论辩"文化内涵、示范《礼记•学记节录》等临摹,深入浅出帮助市民理解书法艺术。通过现场创作展示、互动体验等多样化形式,使书法艺术走出展厅、融入大众生活。作为高校教师,她将学术研究与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扎根社会、以文化人的责任担当。

以非遗竹编,传匠心薪火
在"传承雷锋精神,艺绘时代风采"主题活动现场,学院第十六期青马班学员代表分组探讨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其后以非遗竹编技艺编织出数幅缅怀雷锋同志的主题作品。篾条在指尖穿梭交织,同学们将雷锋同志的形象及编织进竹纹肌理,用非遗竹编定格"为人民服务"的瞬间。党委副书记张荣霞表示:“当非遗竹编遇见雷锋精神,传统手艺便有了新时代的脉搏。”这场特殊的思政课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激励更多人去传承与弘扬。
(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