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建筑符号部分展示及研究技术路线
南京民国建筑中蕴含的建筑符号是南京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寻民国印记,探索基于民国建筑文化的南京城市文化IP,艺术设计学院《基于城市文化IP的南京民国建筑符号调研与提取》小分队自2024年以来,进行了多次调研与研讨活动。3月6日下午,小组成员在王道静老师的带领下,针对挑战杯项目进行了再次研讨。
团队负责人自本科时期就对南京的民国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家乡天津也保留着许多民国建筑。来南京读书后,随着学习的深入,他被南京民国建筑文化以及民国建筑符号的美深深吸引,开始关注和研究。南京作为民国时期的首都,拥有丰富的建筑遗产,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符号的载体。项目负责人表示:“南京的民国建筑不仅仅是砖瓦的堆砌,它们承载着那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我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提取出这些建筑中的符号元素,为南京城市化智造项目提供完备的符号信息支持。”
《基于城市文化IP的南京民国建筑符号调研与提取》项目目前进展良好。团队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搜集与整理,以及田野考察、数字化建模等方式,对南京的民国建筑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对典型性和代表性民国建筑进行了图像学、符号学、设计艺术学等维度的研究,形成了4万多字的实践调研报告。团队将民国建筑按照文化类、行政类、纪念类、学校医院类等类别进行分类,选择其中20余处进行现场考察,通过摄影摄像等技术留存资料,并进行研究,形成建筑符号图谱。
团队还尝试将民国建筑符号与城市文化IP相结合,通过小组讨论,绘制了技术路线,以更好地指导项目的进行。对于民国建筑基因图谱的整理和溯源,可以为城市文化IP的挖掘和推进提供更全面的符号溯源理论支持,使建筑符号的出处有据可依,有据可寻。
在调查研究期间,团队发表了一篇国际会议论文,进一步夯实了研究成果。接下来,团队将继续展示实践成果、分享实践经验,以此激发更多学子参与到文化研究中,提高同学们的研究热情,促进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共筑新时代青年风采。
在近两年的资料搜集以及实地考察中,团队成员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还提高了各自的综合研究能力。这次的团队合作让每个人深刻感受到实地考察的重要性,提升了知识水平,积累了参赛经验。